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创建研究

    李兴洲;龙语兮;

    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于支持和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遵循指标体系创建的普遍原则和常规做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创建应当以基本概念为逻辑起点,抓住“可比”“领先”“特色”三个衡量要点,在一定质量观、教育观和评价观的指导下,依据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蕴、政策规定、评估经验进行创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应当全面评估职业教育发展在背景、输入、过程、输出各维度的高质量,具体可分解为基础条件、核心机制、内生能力、办学成效、社会贡献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观测点,突出“充裕度”“协调性”“类型化”“认可性”“服务力”等多元评估关注点,体现量化和质性相结合、分值评定与等级判定相综合的评价范式。

    2025年01期 v.41;No.183 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教育与劳动力市场

  • 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历史使命、重大难题与改革模式

    徐小洲;潘韵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发展时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高质量发展瓶颈、体制机制困境等难题与挑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构建理念、机制与模式交互作用的IMM改革框架,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科学化、生态化、国际化的引导作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整体性、循环性和持续性机制改革,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育人、社会、专业等深度融合,切实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

    2025年01期 v.41;No.183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 追逐高学历、青睐理工科和热衷东部飞的真相——高校扩招影响个体高等教育收益的视角

    赵庆年;刘克;

    追逐高学历、青睐理工科和热衷到东部地区求学、就业成为现阶段社会普遍现象。本文引入“信号理论”,并基于2018年中国劳动力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来识别高校扩招对个体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高校持续扩招,高等教育的个体收益在缓慢下降,平均下降幅度为39.89%;(2)各个层次学历的高等教育个体收益均处于下降趋势,但学历层次越低个体收益下降幅度越大;(3)所有科类专业的高等教育个体收益均有所下降,但人文社科专业的个体收益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理工科专业;(4)东、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个体收益均处于下降趋势,但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东部地区。以上结论从高等教育个体收益的视角解释了追逐高学历、青睐理工科和热衷到东部地区求学、就业现象背后的逻辑。

    2025年01期 v.41;No.183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

  • 义务教育“质量均等化”与青少年学业表现——基于“首席教师计划”的实证研究

    谢尚;张辉;唐琦;

    以“首席教师计划”为例,深入探讨了义务教育“质量均等化”举措对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席教师计划显著提升了青少年的整体学业表现,对数学成绩的改善尤为明显,其受益对象为乡村学生,尤其是男孩群体,且没有对城市青少年成绩产生负面影响。其作用机制在于,该计划显著提升了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推动了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提升。该计划仍有的不足是,短期内并没有改变家庭教育观念,并引发了成绩上的性别分化。下一步,在保持其改善农村教育状况、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取得的积极成果的同时,仍需加强对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带动功能,推动资源向女孩倾斜,并积极引导学生父母教育观念的改善。

    2025年01期 v.41;No.183 30-3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 受益原则还是按能力支付?——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成本合理分担问题研究

    李祖民;危汪静;付卫东;

    按照经济学再生产理论,中小学课后服务新增运行成本必须进行合理分担,否则将影响其正常供给。从规范角度看,目前中小学课后服务成本分担面临负担主体如何确定、分担比例如何划分的合理性考量。课后服务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成本支出的主体责任,利益获得原则决定了由个人、家庭、企业及政府等多元主体分担成本的必要性。采用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探究发现,家庭最大可承受课后服务成本的54%,而城乡家庭课后服务成本费用实际支出均超出这一比例,且农村家庭实际支出更多。据此,建议政府及社会确保46%的负担比例,逐步提高成本分担份额,具体额度的确定应结合各分担主体的实际支付能力,进行动态调整,同时辅以差异化成本补偿,以体现分担的效率与公平。

    2025年01期 v.41;No.183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 异地高考与随迁子女的高等教育获得

    攸频;范子昂;

    随着家庭化人口迁移规模的扩大,随迁子女的异地升学问题逐渐凸显。异地高考政策旨在为符合一定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就地考试机会,对保障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促进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有深远意义。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异地高考政策对随迁子女高等教育获得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异地高考有效促进了随迁子女的高等教育获得;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异地高考通过降低家庭回迁意愿、提升高等教育供给从而对随迁子女升学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异地高考还提升了随迁子女获得的高等教育层次与教育代际流动性。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的关键,科学评估异地高考的政策效应能够为相应政策方案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支撑。

    2025年01期 v.41;No.183 4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 异地高考政策能增加随迁子女的高等教育机会吗?——来自长三角的证据

    刘宁宁;杨菁菁;

    新时代背景下,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境况仍不乐观,探讨异地高考政策对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对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和完善异地高考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以长三角地区的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实证探讨了异地高考政策对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研究发现,异地高考政策有助于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应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同时,异地高考政策正向调节流动人口家庭文化资本、社会阶层地位对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由此表明,异地高考政策已经成为一种维持、强化流动人口内部教育不平等的重要机制。

    2025年01期 v.41;No.183 5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 返乡年龄对回流儿童学业适应的影响——基于6个县(市)的实证调查

    汪传艳;阎静蓉;程永洲;

    合适的回流时机对回流儿童的学业适应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对湖北省、广东省和云南省6个县(市)的实地调研,运用OLS回归、分位数回归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返乡年龄对回流儿童学业适应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返乡年龄对回流儿童的学业适应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随着返乡时间的延长,回流儿童的学业适应状况并未有所好转;返乡年龄的这种负向影响主要体现在50%及以上分位点处的回流儿童群体;返乡年龄除了对学业适应具有直接影响效应外,还通过影响回流儿童的返乡意愿起到间接影响作用。为缓解这一问题,流入地政府应进一步降低流动儿童的就学门槛以减少回流规模,流动儿童家庭应合理制定返乡决策,各级政府及学校应高度重视回流儿童群体并制定教育融合指导方案。

    2025年01期 v.41;No.183 70-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教师队伍建设

  • 教师质量评价要素研究新进展——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

    刘小强;

    探究教师质量评价要素,揭示高质量教师特征,是近年来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受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教师质量评价要素研究主要从间接评价与直接评价两个方面展开,间接评价主要考量教师学历、教师资格证及教师教学经验等外在要素对学生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直接评价主要观测教师个体特征、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等内在因素与学生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之间的关联。总体看,教师质量评价要素研究已经建立了合理的分析框架,一些有效的评价要素不断被揭示并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但由于评价的复杂性及价值冲突等,教师质量评价要素研究还存在一些争议,还需要不断发展和改进。

    2025年01期 v.41;No.183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 构建与验证:绩效管理背景下高校教师工作嵌入量表开发研究

    王方洲;吴平;

    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激励措施让高校教师管理陷入困境,探寻全新的绩效提升手段成为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难题。依据工作嵌入理论,工作绩效与工作嵌入程度呈正相关,提高嵌入水平可以有效提升工作绩效。本研究通过构建与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教师工作嵌入维度与测量量表,分析工作嵌入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教师工作嵌入与工作绩效呈中等程度正相关关系,提升教师工作嵌入水平能积极正向影响工作绩效。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教师工作嵌入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本研究不仅能够丰富工作嵌入理论的应用领域,还能为高校教师绩效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01期 v.41;No.183 8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 2025年重点选题

    <正>《教育与经济》立足于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际,密切关注国内外教育经济学发展,坚持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理论、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我国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服务为宗旨。经广泛征求意见,拟定我刊2025年重点选题。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2.新质生产力与教育发展研究3.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研究4.教育强国建设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究

    2025年01期 v.41;No.183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征稿

    <正>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相统合,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重视,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与经济》现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即日起向国内外教育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研究者征稿。

    2025年01期 v.41;No.183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 下载本期数据